知识可视化用以呈现客观的知识结构;
思维可视化用以呈现一个人的思考过程、思考路径、思考结果;
在实际运用中,知识可视化与思维可视化的界限是比较模糊的,所以在思维导图高手之间这个经常会产生争议。可以关注“玉数科技”公众号进群交流更多相关思维导图的用途。
思维激发
重要手段:联想、想象,都属于高级的认知过程;
联想:因一个事物而想起与之相关的人或物
想象:人在头脑里对已存储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
思维整理
让信息从无序到有序的过程,对信息进行组块化达到降低认知负荷,并促进从短时记忆向长时记忆转化的目的。学习同样多的东西,有些人的大脑是高速公路,有些人的大脑是交通瘫痪的十字路口……寻简思维导图下载链接www.mindyushu.com
非线性思考
非线性思维方式有助于拓展思路,看到事物的普遍联系。非线性思维是为了更好地进行线性思维即深入了解事物的本质。线性思维方式是目的,而非线性思维方式是手段。从思维上讲,非线性思维使用的是人的右半脑,从层次上讲,非线性思维更多的是在人的潜意识里完成的。潜意识的活动更接近客观事物,更真实,更接近道。
https://web.xjmind.com/s/mmOm
在做个日程规划都要用上思维导图的热潮下,我一开始是拒绝的,认为这不过是媒体和某些人士生造的”伪概念“。
不过,我在重回校园后,面对大量的阅读和写作任务,不得不开始研究提高效率和梳理思路的方法。在尝试了几次思维导图之后,确实有相见恨晚之感。
是的,所谓”思维导图“确实是酒瓶换新酒的”伪概念,因为当我们在中学时,老师就教过我们画图解题的方法,也教过我们如何在写作文时从关键词发散思维。
“思维导图”其实就是用图形帮助我们具象化思考和梳理逻辑的工具。当我们在合适的情景下有意识地利用这种工具,就会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。当我刚刚打开思维导图这扇新世界的大门时,也看了不少书和教程,对大神们做出的或详实丰富或宛如艺术作品的思维导图叹为观止。不过,并不是所有的方法都适合我们。
我使用思维导图基本用在阅读文章时梳理作者思路和观点。
我喜欢用寻简思维导图,在阅读专业书籍或者较为晦涩艰深的哲学社科类书籍时,思维导图是帮助我们梳理书籍架构的利器。特别是当作者思维跳跃,习惯性旁征博引时,思维导图尤为好用。
甚至在读同一领域不同作者的作品时,可以做一个整体的思维导图,帮助我们理清ABBCDEFG各位作者的观点异同,做对比和联系。
很多思维导图的教程书籍中认为思维导图要尽量简洁,只放关键词。我并不认同。这其实要视我们对这本书的后续用途而定。
如果只为了解学习,思维导图只起到梳理思路的作用,尽量简洁就非常重要。如果后续还需引用甚至多次回看这本书,那么在思维导图中引用重要的句子就可以为以后节省很多时间。
阅读时的思维导图,我多用电子版。虽然手绘思维导图确实很美观,但却不适合我这种时间紧任务重且容易分心的人。
使用电子版不会让我需要一边努力理解作者思路,一般还需要思考构图,色彩和图形的问题,且可以随时删改,有利用回看和复习。像我这种懒人还是更适合软件版的思维导图。大家按照自己喜好来即可,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。
https://web.xjmind.com/s/7RKD